本站消息 : 南關社區大學

❝ 燈樑山為當地一風水寶地,當地抗日軍董祈年董元帥遭日軍斬首於山下芒果樹,居民為感念他便在山下建一小廟(定安宮)祭祀他,然而後來關帝爺欲擴建廟宇,屬意燈樑山之廟地,雖其神格高於董元帥,但廟地仍屬董元帥所有,兩方互不相讓,便展開了一場鬥法... ❞

社大上週以這則地方傳說為走讀文本,由戴瑋志老師帶領大家到關廟三間廟宇—關廟山西宮、定安宮和新光代天府參訪,認識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習俗,欣賞傳統工藝和和民俗文物,藉以提升民眾對文資的關注,並促民眾對地方文化的理解。

在我們集合地點後方,恰巧矗立山西宮新舊兩廟,老師請我們觀察兩者建築風格後,說明新廟屬北式,舊廟屬南式,北式覆蓋光滑琉璃瓦,南式則裝飾著華麗剪黏,之所以產生此差異乃因中國南北氣候不同,北方易下雪,屋頂舖設塗釉的琉璃瓦,和設計較短的屋脊,讓雪可以滑落不易堆積,使屋頂不致被雪壓垮。

接下來我們聚焦定安宮廟體,其後方設置了道後門,收存無主骨骸,前方則祭祀三位元帥,是少見的前廟後墓 墓廟合一格局。而他的拜亭地板和柱子工藝為磨石子,以碎石混合水泥砂漿後經研磨再拋光,此工藝從前很常見,卻因作工精緻、時間長而逐漸消失,而地坪上磨石子圖樣為松樹和兩隻鶴,老師解釋這兩項的台語諧音合起來便是"輕鬆最好”(青松、雙鶴)

有眼尖的學員發現正殿牆上和天花板貼有一道符令,上面繪製剪刀、尺和鏡三項器物,老師解釋這些是剪刀鏡符,為民間辟邪物,用來維持人間社會秩序,使人與周遭環境達到和諧境界:剪刀可剪除邪魔晦氣,尺可量測,提醒人要知進退,鏡子為圓形代表“圓滿”,具反射功能--能照亮人的元神,顛倒煞氣,以圖文保護境內居民,具合境平安之寓意;各符底色不同,呼應金、木、水、火、土五行,貼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含有安鎮五方之意,也反映漢人五方五色五行相生相剋之宇宙觀。

我們目前從廟體結構和功能進入到常見的象徵,接著要到山西宮文物館了解王醮習俗和珍貴的文物和工藝。

文物館裡展示著眾多王醮相關影像、巧奪天工的傳統工藝品,還有一區神轎出巡的文物,老師一一指認涼傘、涼扇、炮擔、香擔和儀仗等,解釋山西宮神轎行列特別之處,傳統上涼扇為一隻,但山西宮卻有足足四隻!擋住神轎四方角落,避免民眾沖煞,而據廟方人員所述,四隻涼扇為原鄉習俗,而儀仗大牌的底色與文字顏色也對應不同意義,黑底白字為警語,如”迴避”、"肅靜”,黃字則為皇帝賜封封號,如”萬世人極”

在一列列照片中有張王府人員身著藍色馬褂的合照,老師說明禮生通常會遵循前朝儀制,中華民國上一代為清朝,於是穿著清代官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禮生則頂著大盤帽,著中華民國之國服;傳統上還有其他關於服裝的習俗,有一張相片拍下一群婦女手持掃帚在神轎前掃香路的景象,老師說明這項工作是遶境時為主神隊伍開路,掃除不淨,通常由已婚婦女擔任,著黑色圍裙,因黑色在民俗觀念中有遮蔽汙穢之效。老師在現場也特別挑了幾件工藝”精品”介紹給大家,一件是呂興貴藝師的剪黏作品,大家對人物戰甲下擺的「摃搥」與「甲毛」精細的做工讚嘆不已;還有懸掛在天花板上”萬古一人”的木匾額,框運用內枝外葉技法,在平面的木板上雕鑿數層深淺不同的層次,刻劃出封神榜人物的立體感,結構非常的繁複和細膩

❝ 後來新光代天府的池府元帥神遊經過,為雙方主持一場比試──過油鍋者得廟地,只見關帝爺與董元帥兩人遲遲不敢跨越,池府元帥鼓著大眼暗示關帝爺,讓他可以放心跨越,關帝爺瞇起眼睛看破端倪,順利跨過油鍋,贏得廟地。❞

如今到廟裡參拜時,仍可看見兩位神明雕像的表情就如同鬥法時神情再現,而在新光代天府廟內,有條黃巾披覆著山西宮賦予先鋒陣的印章、令旗和令牌。

我們隨著神明鬥法傳說穿梭三間廟宇,碰觸地方記憶與文化的精彩篇章。在廟體這個有形空間中,我們讚嘆工藝的精緻與美麗,聆聽老師講解器物儀式和符號寓意,從而了解民間信仰中十分重要的無形空間概念以及漢人宇宙觀,和生活中那些熟悉卻又靜默的建築與信仰產生了一次深切的互動和共感。願這樣的學習過程,持續引領我們看見地方、認識地方,進而成為地方文化的承載者與說書人。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